找到相关内容23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仁者嵩寿·法水长流——第四届“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”

    些许未能亲谒慈容的缺憾;而更重要的,还是想为广大的佛教与非佛教徒,介绍导师的一生行谊与思想大要,以昭显长者的精神与德行。    为印顺导师制作纪录片的慈济大爱台总监姚仁禄先生,于座谈会中谈述其制作的...过程中,看到导师谈述童年情景时的眼光与表情,煞时好像回到童年的情怀,内心颇为感动。他并深深体会到那个时代佛教所面对的艰困与氛围。本纪录片广为访问相关法师,谈述导师行谊,以及对导师思想的看法。    ...

    吕姝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068791.html
  • 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

    处处显露本地风光。   师示:宗喀巴大师及阿底峡尊者,从历代传承和行谊中可见一斑,亦是真实修持而成就的,他们著书,并非只是将各种经论的文字兜拢在一块而已。并且,你所谓的“本地风光”又是什么?   ...

    南怀瑾先生讲述

    |南怀瑾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247144499.html
  • 不能不信因果

    ,慈航法师舍报圆寂,恭读遗偈:“法性本来空寂,因果丝毫不少,自作还是自受,谁也替你不了。”在感念慈老生前种种行谊之余,更加提醒自己要不昧“因果”,慈悲利众。后来我在世界各地创办佛教学院,期能绍隆佛种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9155010336.html
  • 浅谈天台宗的性格与价值─代序

    契理”与“契机”的双重价值。慧文大师阅《智论》而大悟“一心三观”之旨,一生行谊高深莫测;慧思大师虔诵《法华》,励志苦行而大悟“法华三昧”,神解妙用,服毒不害;智者大师苏山妙悟旋陀罗尼,华顶苦修头陀行,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3850522.html
  • 论百丈清规的僧团伦理思想及其特色

    位伟大的宗教创始人的行谊与影响都使我们得到教训,让我们看到他们是如何一律地牵入这一个漩涡里去。那对他们来说本来代表着生命的,都会变成一些条文,并且僵化于其中。”  透过这类现象,我们也许会找到中土戒律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951031.html
  • 佛教与文学

    偈颂记载佛陀的教说;自说,佛陀未待他人问法,而自行开示教说;因缘,记载佛陀说法教化的因缘;譬喻,以譬喻宣说法义;本事,记载本生谭以外,佛陀与弟子前生的行谊;本生,记载佛陀前生所修的种种大悲行;方广,宣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4951223.html
  • 说十二分教之譬喻

    音译为阿波陀那,意译为譬喻等,是十二分教之一分,也是一种佛教的文学形式。初期的阿波陀那,散见在四阿含和律部诸书中,其最根本的性质是记载佛及弟子,居士等圣贤之行谊风范,后又在本有特质上,加入“业”之学说,...

    赵泽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354613.html
  • 玄奘人文社会学院-三藏馆及玄奘舍利导览

    ,一如大师之行谊,为佛教、为国家,树立永垂不朽之教育典范。   虽然玄奘校名的由来如上所述,也深具各种意义,但不可讳言的,玄奘校名也为该校带来许多的困扰,这些困扰有来自学生及家长的误会,以为玄奘是一所...

    黄运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359026.html
  • 巴蜀禅学的内涵与特色

    佛教的理论中加以发展,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孔孟和老庄,甚至在表述和行为上也更多地向儒道二家靠近。  如圆通居纳禅师(1009~1071年)在品评大觉怀琏禅师时说:“斯人中正不倚,动静尊严,加以道学行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1560311.html
  • 禅师与转世

    宿命,心眼已通。  从上面几篇愿文及禅师的行谊可以看出:  (一)肉身转世愿  以凡夫的立场所发的愿心,如怡山发愿文及永嘉发愿文中及粱皇忏的发愿文,都是以凡夫、初发心菩萨的立场而发愿,主要是希望来世转...

    慧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460451.html